有一少部分女性在对付乳腺疾病的过程中,接受内分泌治疗时,出现病情复发或转移,这便是耐药现象的发生。
耐药,如癌细胞给自己“升级装备”,使得原本能够紧密“锁住”雌激素受体的药物,无法再正常发挥功效。
01. 内分泌药物缘何“失效”?
图片
内分泌治疗药物究竟是如何对癌细胞产生作用的呢?
简单来讲,HR+癌细胞表面存在一种特殊的“接收器”——雌激素受体(ER)。内分泌药物如同一把把“小钥匙”,插入这些“接收器”,从而阻止雌激素与受体结合,切断癌细胞生长的“营养来源”,使癌细胞丧失“活力”。
然而,狡猾的癌细胞并不会乖乖“就范”,它们或许持续“进化”,想尽各种办法躲避药物的攻击,主要有以下几种“策略”:
①改头换面——基因突变
雌激素受体(ER)恰似药物需要对接的“锁孔”,当癌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时,这个“锁孔”的形状便会改变。
原本能够契合的“钥匙”——内分泌药物,无法顺利插入“锁孔”,自然也就无法发挥作用了。
②另辟蹊径——旁路信号激活
正常情况下,雌激素是刺激癌细胞生长的“主路”,内分泌药物通过阻断这条“主路”来抑制癌细胞。
但“聪明”的癌细胞会“绕道而行”,激活其他的生长信号通路,例如PI3K/AKT/mTOR 通路。
如同城市交通堵塞时,车辆会找寻小路通行一般,癌细胞找到了新的“生长通道”,即便雌激素通路被切断,它们依旧能够获取生长所需的信号,继续在体内“兴风作浪”。
③暗度陈仓——药物代谢异常
药物进入体后,需要维持一定的浓度,才能持续发挥作用。但有些人的身体如同“强力分解机”,迅速分解进入体内的内分泌药物。
原本应当发挥作用的药物,还未来得及与癌细胞“正面交锋”,就被代谢排出体外,无法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。
02. 如何判断耐药?
图片
①身体异常信号
倘若发现原有症状加重,比如原本的骨痛变得更为剧烈,乳房肿块明显增大、变硬,或者出现了新的不适,诸如突然频繁咳嗽、不明原因的骨痛、头痛等,都需提高警惕。
这些变化或许是癌细胞在“捣乱”,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检查。
不过,身体偶尔的不适未必与耐药相关。例如普通感冒也可能引发咳嗽,过度劳累也会致使肌肉酸痛。所以,出现症状应及时让专业人员来判断。
②检查锁定真相
♦️影像学检查
🔘B超:就如同用“放大镜”观察乳房及附近的淋巴结。若发现原本的肿瘤增大,或者又长出新的肿块,就有可能是耐药的表现。
🔘CT:对于判断癌细胞是否转移到肺部、肝脏等器官,CT检查颇具帮助。若发现肺部出现新的结节,或者肝脏有异常阴影,需考虑耐药、转移的可能性。
🔘PET-CT:它不仅能够看到身体内是否存在肿块,还能检测细胞的代谢情况,判断哪些部位的细胞“活力异常旺盛”。不过该检查费用较高,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使用。
♦️血液指标
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,比如CA15-3,好似癌细胞释放的“信号弹”。正常情况下,这些指标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。
但倘若癌细胞开始活跃、耐药进展,它们的数值可能就会持续升高。
然而,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耐药,炎症、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数值波动。不能单凭这一项指标下结论,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。
③两种耐药类型
♦️原发性耐药
如果在辅助治疗(例如手术后服药预防复发)的2年内便出现了复发,或者晚期患者在治疗开始后的6个月内病情就出现进展,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耐药。
简单来说,就是癌细胞从一开始就对内分泌药物“不敏感”,药物未能“压制”住它们。
♦️继发性耐药
继发性耐药通常发生在辅助治疗停药1年内复发,或者晚期患者在治疗6个月之后出现病情进展。
癌细胞起初被药物“压制”住了,但在治疗过程中“暗自进化”,逐渐找到了躲避药物攻击的方法,随后开始“反击”。
03. 耐药后该如何应对?
图片
①策略一:升级“武器装备”,换用更强效的内分泌药物
🔘单药升级:若之前使用的他莫昔芬,可能会换成氟维司群等。
氟维司群如同升级版的“钥匙”,不仅能够与雌激素受体(ER)结合,还能将受体“拽走”并降解,使癌细胞丧失接收雌激素信号的能力,疗效更强。
🔘联合“开挂”:内分泌药物联合CDK4/6抑制剂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方案。
CDK4/6抑制剂(如哌柏西利)宛如给癌细胞分裂按下“暂停键”,而内分泌药物持续阻断雌激素信号,两者协同配合,“双管齐下”,从不同环节切断癌细胞的生长链条。
②策略二:精准“狙击”,让耐药癌细胞无处遁形
耐药的根源常常在于癌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激活了新的生长通路,而基因检测就像“侦察兵”,找癌细胞的“命门”,进而个性化治疗。
🔘拦截异常信号通路
当癌细胞绕开雌激素通路,通过PI3K/AKT/mTOR通路“另辟蹊径”生长时,PI3K/AKT/mTOR 通路抑制剂(如阿培利司)便能发挥作用。
阻断异常通路,使癌细胞失去新的“营养通道”,无法继续增殖。特别是对于携带PIK3CA突变的患者,阿培利司联合内分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。
🔘攻克突变受体
如果基因检测发现雌激素受体(ER)发生了ESR1突变,新型口服SERD药物(如艾拉司群)便是“克星”。
③策略三:转换“战术”,多管齐下控制病情
当癌细胞“反扑”,病情进展迅速时,或许需要转换治疗模式,就像在战争中依据局势调整战术。
🔘化疗与抗HER2治疗:
化疗虽然副作用相对较大,但它能够快速、强力地杀伤癌细胞,迅速控制病情。
对于激素受体阳性同时HER2阳性的患者,抗HER2治疗(如曲妥珠单抗等)能够攻击癌细胞表面的HER2蛋白,联合内分泌治疗或化疗,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。
🔘参与临床试验:
医学研究发展迅速,许多前沿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探索。例如免疫治疗联合ADC药物(抗体偶联药物),既能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,又能像“生物导弹”一样将强效药物精准递送至肿瘤部位。
参考文献:
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(2025)
生命因坚持而精彩!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